找到相关内容111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观察轮回过患

    的取舍,就是指从现在起不再造,对已造之业要忏悔,若忏悔得清净,又不造,这样就破坏了轮回之因。此时,轮回还有可能继续,但用不了很久,它会停止的,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办法。  要断轮回就要修行,不修行就...辗转于恶道中,很难脱离。而我们以前也肯定造了许多应当堕落的恶,现在只有真诚忏悔,并发愿不再造的恶,同时对恶道有情生起强烈的悲心,愿将自己三世所积一切善根回向给它们,希望它们能早日解脱恶趣之苦。还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0347744.html
  • 往生弥陀净土、兜率净土修持难易比较

    造成修学一蹶不振。业障重者,有伤身失命的危险,所以必要时时礼佛、忏悔,罪业才得清净(注意勿造),修行才无障碍。   随喜功德:他人作诸善行、功德,我即随时、随地欢喜,把他人所做功德,当做自己做的,...忍受无量无边苦难。   他常常忆念过去佛,所修的善根行。心常寂静,远离虚妄,坚守诚实正行。   他对佛法僧宝绝对相信,并尊重三宝,恭敬三宝。   他非常注意身口意三,不讥笑他人过失,举止行动不失威仪...

    常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1148323.html
  • 《摩诃止观》的实践方法探究

    知其所缘,去欲对治,不可更有恶欲而更加重业力,如此则烦恼终不可断。然众生幸遇佛法智慧或可去欲断恶,若非,则恐以仇恨嗔怒心更造,因此去烦恼之方法亦须讲究,如此才有层层转进的结果。  观“病患”境,是...如是。虽未契理观心不息。如首楞严中射的喻。是名观行菩提。亦名观行止观。恒作此想名观。余想息名止(云云)。相似即是菩提者。以其逾观逾明逾止逾寂。如勤射邻的名相似观慧。一切世间治生产不相违背。所有思想筹量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854797.html
  • 正法与菩提分法的实践

    宿业渐吐,得现法、离炽然、不待时节、能得正法通达、现见观察、智慧自觉。具足如是智慧,更不造,宿业渐已断,得现正法、离诸炽然、不待时节、通达、现见、生自觉智。(五六三经)  (五) 圣弟子念于法事,谓如...。诸业烦恼所集成故,说名有为。由昔愿力所集成故,名思所造。从自种子,现在外缘所集成故,说名缘生。  因此,三受本身是刹那生灭,且由往昔的、烦恼、愿力所集成,并且以触为缘而产生。但众生对三受却不断地生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2554806.html
  • 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理想人格理论

    ,此生的生命存活的根本意义就是在共命业力中解脱缠缚,解脱的方法是当下证空,对于一切横逆遭逢迫害扭曲都当下承担无怨无悔,生命是怎么样的轨迹就在哪里修行,接受一切横逆遭逢而消解业力,承当一切责任而创造...对  于人生追求境界的修养方法,走的是一条智慧之路,将人生世界的诸多现存观念重  反省,打破既有成见,一层层深入,将自我最终置放在一个逍遥自适自由自在的  局面之中,因此,要理解庄子的修养境界,其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0056767.html
  • 开佛法本意,扬慈悲真髓——漫话佛教医学(1)

    病痛和业缘,应该要常行忏悔,面对诸佛菩萨,恳切发露恶,痛心忏悔,立誓洗心革面,不造;不仅自忏恶,更代一切众生忏悔,观业性本空,彻底放下一切罣碍。从心理疗法的角度来看,这种忏悔是释放潜意识中的不良...等八万四千种烦恼疾病。  一般疾病的产生,往往与人的心理、生理、行为,以及周遭社会的生活环境有关。尤其在这个时代,许多人好吃美食,吃出病来;有的人游手好闲,闲出病来;有的人信息太多,多出病来;有的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1459654.html
  • 西域佛教与江南佛教

    果报,贪、、痴等烦恼可以造成恶,由恶招感苦报。苦报之果,果上又起惑造,如此往复流转,轮回不止。  在安世高的译籍中,讲“十二缘起即“业感缘起”的,有《安侯口解十二因缘经》、《人本欲生经》和《...之一。其中心思想是:一个人的灵魂(我)在死后可以在另一个躯壳中转生,转生的形态取决于他生前的行为(),行善者得善报、行恶者得恶报,有的可以进入天道、人道,有的则堕入地狱道、饿鬼道、畜生道。佛教后来沿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82861357.html
  • 六祖偈神秀偈研究

    知是所障,唯识第九与经说同,烦恼障四中,初一见道断,后三修道断。〈对法论〉说:发无明有二,真实义愚发福不动行,二异熟愚发非福行,此二皆唯见道所断。《缘起经》说:诸圣有学,不共无明已永断,故不造,...,既缘无为而有心,复缘有心而有色,故经云:种种色心,是以心生万虑,色起万端,和合因,遂成三界种子,夫所以有三界者,为以执心为本,迷真一故,即有浊辱,生其妄气。妄气澄清,为无色界。所谓心也,澄浊现为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83462442.html
  • 苏美多比丘著:四圣谛(四)

    去逃避它。   只要我们不允许事物消灭,就是在造,如此一来,只会强化我们的习气,当事物生起时,我们执着并加以造作,而使每件事都更加复杂,这么一来,这些事情会在我们往后的生命中不断重复再重复。   ... samma ajiva ), 亦可称为「圆满语」、「圆满」与「圆满命」。   接下来,我们有正精进( samma vayama )、正念( samma sati )、正定( samma ...

    苏美多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3662633.html
  • 《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》“中有”相关议题之探究——以“中有救度”为核心

    要求为救度成立的条件  (三)中有身具备六根能力,使得救度机制得以具体落实  1、使众缘的影响得以介入  2、的造作成为异熟果的成分  3、中有意念的转化为中有转业的关键  二、客体方面可能介入的...意成  2、求生  3、食香  4、起  第二节、中有存不存在之问题析论  一、分别论师主张三界皆无中有的理由,以及应理论师的攻破  (一)造无间,堕地狱,其中无间  (二)过难证  二、应理论师主张...

    颜建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3763683.html